面部骨骼手术后,面部下垂和双下巴的原因和治疗系列之一《面部骨骼手术后,面部下垂和双下巴的原因》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亚洲人颧骨和下颌角肥大的外在特征,使得相关手术的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,两颚手术也流行了一段时间。通过上述手术,可以对自己不满意的面部轮廓、突出下巴和不对称等进行改善,从而得到自信。但是,对术后面部皮肤下垂产生困惑的人越来越多。我们在看一看这一原因下面为大家进行一下说明。
面部载骨手术后的皮肤下垂的原因分为两种。
第一,因手术过程中,脱离的皮肤受到了重力而产生下垂的现象。颧骨、下巴及两颚手术因为都需要对面部骨头来进行手术,因此需要在骨膜下面进行脱离,再将分离软骨组织和骨骼。在手术结束后,将脱离的面部皮肤再重新覆盖到骨头上面,从骨头分离的骨膜要重新粘连需要大约6~12周的时间。在恢复过程中,面部会受到重力的影响,出现脸颊下垂或双下巴出现的现象。
第二,因为面部骨骼量的减少,使剩余面部皮肤发生下垂。在面部轮廓手术中做的最多的就是颧骨缩小手术、下颌角缩小术、下颌T字型截骨手术(V-line整形手术)等,大部分是缩小面部骨头的手术。做完上述手术后,缺失的部分会出现相对肉看起来多的现象。好像高强度减肥后,再穿原来的衣服时出现的宽松的情况。因此,对面部骨骼的量进行缩小的颜面轮廓手术或双鄂手术时,会出现脸颊下垂或双下巴现象。
面部骨骼手术后,受脸颊下垂影响最大的是八字纹的加深。对于需要口腔切开的上颚或颧骨手术,为了切开骨头需要充分的分离骨头和肉。术后在恢复期被脱离的面部皮肤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发生下垂,这时,在手术时脱离的部位,就是上颚和前颧骨部位,出现皮肤下垂。尤其是集中在八字纹周围,因此八字纹看起来变得加深了。
此外,另外一个下垂现象之一是印第安皱纹加深。印第安皱纹不是医学用语,是一种通俗的叫法。
印第安皱纹的正式名称是“Midface furrow(groove)”,由于颧骨支持韧带(Zygomatic retaining ligaments)而产生。支持韧带是位于颧骨下面链接骨骼和面部肉,使其粘连的结识的一个坚韧的组织,在露出上颚骨头和颧骨是需要在骨膜下方切断。在面部骨骼手术的脱离后,由于维持韧带的关系,面部皮肤下垂更严重,最终因为面部的下垂和颧骨维持韧带的下垂而产生印第安皱纹。此外,因面部皮肤下垂,前颧骨上面丰满度下降而产生印第安皱纹。
两颚手术、下颌角缩小术,下颌截骨手术后,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下巴皮肤下垂和双下巴很明显。下颌角缩小手术时,由于需要下颌骨头支持韧带的骨膜下面需要切开,而下巴皮肤下垂现象跟脸颊下垂一样,从骨头到皮肤的支持韧带被切断后,下巴皮肤收到重力,而产生皮肤下垂。尤其是,两颚手术和颧骨手术这种导致下巴皮肤产生的手术会显得更明显。
双下巴也是一样。为了下颌骨头手术,需要通过骨膜脱下面脱离来露出骨头,为了上述手术周围的肌肉也需要一起进行脱离。跟脸颊下垂一样,在下颌角缩小手术的脱离后,被脱离的下巴皮肤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发生下垂,下巴下面丰满度上升。特别是下颌T-字型截骨手术后,由于脱离的肌肉量比较多而双下巴现象会更严重。而且,四角缩小手术和下颌T-字型截骨手术手术后,骨头的立体感变得多,所以双下巴出现的频率比较高。